本篇文章1578字,读完约4分钟

在解释“全面依法治国”等新理念的新思想时,习大经常说一些动人的故事,引用一些典故,分解一些例子。

这些故事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最好表现。 一起听。

法治兴是国兴,法治强是国强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法治兴是国兴,法治强是国强。 从我国古代看,所有属盛世都是法制比较健全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法家主张“依法治疗”,偏向雍州秦国实践,商鞅“立木建信”强调“法必明,令必行”,迅速将秦国纳入强国行列,最终促进秦始皇的六国统一。 汉高祖刘邦与关中人民的“约法三章”一起,为统一其天下发挥了重要意义。 汉武帝时形成的汉律有60篇,两汉继承了近400年。 太宗以奉法为治国之重,有些“贞观律”达到了“贞观之治”。 根据《贞观律》修订的《唐律疏议》,为大唐盛世奠定了法律基础。

【国内】习近平讲述的法治故事

——年8月24日中央全面法治国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的演说

一点是“快速发展要向上,法治要让步”的误区

在迅速发展和法治关系上,还有“需要迅速发展,法治必须让步”的误解。 去年,党中央解决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党政干部群体受到处分。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经过三次修改,部分规定始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不一致,立法上“放水”,执法上“放弃”,祁连山生态联系受到严重破坏。 这种教训必须深刻吸取。

【国内】习近平讲述的法治故事

——年8月24日中央全面法治国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的演说

要严格规范公正的文明执法。

近年来,司法机关依法纠正了格吉勒图案、聂树斌事件、念斌事件等冤案虚假错误事件,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冤罪的原因很多,其中存在司法人员缺乏基本司法良知和责任担当的问题,在更深层次上司法职权配置和权力运行机制不科学,搜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最近发生的长春长生疫苗假事件的背景是不依赖法律,执法不严格,也有把法律法规当儿戏的情况。 这要求我们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国内】习近平讲述的法治故事

——年8月24日中央全面法治国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的演说

“过渡木立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多次严格执法。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有法律也不实施或者没有实施能力的话,有法律也不服从它,执行法律也不严格,如果不是违法的话,制定它也没什么用。 我国古代有过渡木立信的典故,战国时代的商鞅在秦国改变了变法,说为了信任人民,在城市树立树木,谁能把这棵树移到城门,赏十金。 搬树能拿到10金,人们不信,然后把报酬加到50金,有人试图把树搬到城门,真的得了50金。 也就是说,我需要一封信。

【国内】习近平讲述的法治故事

——年2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体学习时的演讲

“这太好了! ”。

任何国家的任何制度都不能完全隔离执法司法人员和社会,对执法司法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遵守法治不动摇,排除各种干扰。 这一点也有很好的典型。 海南省东方市天安乡派出所前所长吴春忠不拘泥私情,亲自逮捕涉嫌违法犯罪的多年朋友进行审判,说:“你是我的好朋友,但人情只是法律。 如果公安机关不能公正执法,如何信任人民? ”。 他对为亲戚说话的领导干部说:“如果我错过他,就会撒谎,休假。 你作为领导,怎么能提出这样的要求? ”。 这个真不错。

【国内】习近平讲述的法治故事

——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实务会议上的演说

"铁面无私,公正执法. "

中国古代的包公,海瑞这样的清官,老百姓把他们尊为“青天”。 包公曾经写过明志诗。 “清心是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毕竟成了楼,精钢成不了钩。 仓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有历史的遗训,就不会买来者的耻辱。 ’我们的干警要以法治精神为主心骨,做知法、知法、守法的执法人员,竖起脚跟,挺直腰板,服从事实,只有服从法律,一个一个,两个二个,没有偏差,无私,公平,公正执法。

【国内】习近平讲述的法治故事

——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实务会议上的演说

(整理:曹磊詹云)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国内】习近平讲述的法治故事

地址:http://www.i0dm.com/whzxxw/1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