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80字,读完约8分钟

北京1月27日电题:访问麻风村:向“孤岛”麻风患者致敬

记者王祖敏

通过崎岖不平的山路,汽车难以进入黔东南大山腹地,在山清水秀的村庄,被歪风邪气笼罩,呈现出水墨画般的轮廓。

尽管是隆冬,依山而建的村庄依然碧绿。 具有丰富的苗族侗族特色,有年代感的老木屋,偶尔听到的牛叫声和孩子嬉皮士的声音,将成为世界外的桃源。

是的,这里曾经是与世界隔绝的“世外桃源”,只是它有个可怕的名字。 是麻风村。

现代社会的“孤岛”

“麻风”是世界上持续了几千年的旧病。 由于早期莫名其妙的病因,发病后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许多患者又凶恶,手脚畸形,麻风病被视为天降惩戒,患者长期被妖魔化,恶化。 现在还有很多人可以“谈论麻色的变化”。

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确立,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是“世界麻风病预防日”。 在第66届世界麻风病预防日和第32届中国麻风病节到来之际,记者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麻风病救助项目组一起访问了位于贵州黔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麻风病村。

【国内】探访大山腹地的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30年来,从事麻风防治科学研究的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潘春枝是这次访问小组的专家。 她介绍说有史以来,麻风病就像是“不祥之物”一样的存在。 在30世纪40年代的旧中国,麻风患者被活埋、淹没、焚烧的例子屡见不鲜。 麻风病人害怕迫害,只好远离家人逃进深山荒野。

【国内】探访大山腹地的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国内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麻风村是“上柏麻风农场”,隶属于英国圣公会于1887年创办的杭州广济麻风医院,1949年12月在浙江省武康县上柏乡建设了麻风村。

新中国成立后,建议选择合适的地方设置麻风医院、村庄,从此麻风患者开始有自己的“家”。 到年底为止,全国共有汉森医院村593处,住着17566人,其中治愈保持者10850人,现症患者271人。

“麻风村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隔离收容传染性麻风患者的第一形式,是隔离、治疗、生产、生活为一体的组织机构,严格控制传染和规则治疗,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乡村自治组织。” 潘春枝说。

但是,对外部来说,麻风患者还不可避免,患者聚集的麻风村成为了禁止区域。 而且,大部分麻风村位于偏远山区,交通极为不便,麻风村几乎成为现代社会中孤立的“孤岛”。

没有文化的好“村长”

贵州省山区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 麻风村的小平地,成为“村委会”的第一活动场所。

事实上,现在这个麻风村不是行政性的村庄,而是附近大村的生产集团。 但是,几十年来沿袭下来的习性作为“村”而存在,高文伟(化名)的“村长”的“职”也合理地继续下去,成为了拥有20户、76名村民的麻风村管理者。

高文伟出生在麻风村长大。 父亲年轻时得知患有麻风病而逃离异乡,在这里遇到了同样的麻风病患者的母亲。 现在父母去世了,但48岁的他从未生病过。

但是,他被打上了“麻风村”的烙印,作为健康的孩子的他对只在山里的狭小世界也不习惯。 “到了上学的年龄,没有学校想接受麻风村的孩子。 ”。 他说:“出去玩,周边村民看着我们,像屎一样避开,想各种办法欺负我们。”

【国内】探访大山腹地的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孩子们不能上学,县里在麻风村做了文化班的识字者。 正规教师不来,只能把读到小学二年级的村民当教师。 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脸红说村子里同龄人的文化水平大多只停留在只写自己的名字的程度。

但是,作为麻风患者的家人,他的“没有文化的村长”能深刻感受到麻风患者和家人的痛苦和痛苦,为越来越多的村民着想。 很多村民说,村子里的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的“村长”匆忙奔跑后。

在很多麻风村,治愈的麻风患者和没有生病的家属担任村长,“麻管麻”已成为麻风村自治效果最好的管理方法之一。

不被祝福的婚姻是麻风村生存的基础

离开村委会,从狭窄的弯道上看,可以看到73岁的薛大爷背对背站在低门口凝视着。 身上的红围巾和红围巾被他身后黑暗的、古老的木楼衬托着,看起来有点“违反”。

衣服是山东太阳鸟服装有限企业捐赠的。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启动麻风救助项目后,太阳鸟企业率先捐赠了125万元以上的棉衣、被子、防护鞋,送往山东、贵州、云南等省22所麻风医院、村1330名麻风患者。

这次,太阳鸟集团的理事长周丽也来到麻风村,给村民送去了围巾、粮食和其他物质。

薛大爷家的客厅层高也在1.9米左右,通往厨房的门不到1.7米。 开门的两个旧箱子和一些小木凳是房间里所有的家具。 房子中间的地面上挖了个小洞,洞里的炭火可以用来取暖和烧水。

薛大爷用变形的手摸着衣服,看起来有点拘束。 雪叔叔收到衣服时,他介绍说他从来没穿过这么好的衣服。

薛大爷22岁时被发现患有麻风后,被村里和家里的人赶走,不知所措地寄居在麻风村,告诉记者现在成了这个村的元老之一。

在麻风村,他也构成了自己的家人,恋人也是麻风患者,45岁后生了孩子。 但是到目前为止,他和夫人也没有能说明合法身份的结婚证书。

“当时,国家不允许麻风患者结婚。 但是在麻风村,关于结婚生孩子几乎闭上眼睛。 ”。 当地的负责人是这么说的。

潘春枝说,在这几乎被外界抛弃的孤岛上,麻风病患者抱团取暖,互相慰藉,家庭和孩子成了他们生存的精神支柱。 这也是国家取消麻风患者隔离,麻风村完成赋予历史的隔离治疗任务后至今存在的重要原因。 这片被外界恐惧的土地,与他们的生命密切相关。

【国内】探访大山腹地的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麻风治不好

过去的经验太重了,可能大部分患者和家人都不希望再次撕下那个伤疤。 但是,从潘春枝和一点知情同意的故事来看,记者无法想象生活在这些社会最底层、最贫困地区的麻风村民们,他们曾经的“贫穷”局外人,但他们生活的困境是“贫穷”一词

【国内】探访大山腹地的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外出打工的男女结婚生子,女方发现男方家在麻风村后,失去了丈夫孩子的信息。 麻风病患者忍受不了外部排斥而自杀的惨剧还在不断,殡仪馆拒绝接受麻风病死者的尸体……

这些动人的悲剧发生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的现代社会。 潘春枝说,曾经,麻风病患者被迫“邪恶”的“原罪”,现在“无知”才是少数自称文明人的“原罪”。

潘春枝表示,麻风是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与梅毒、结核病并列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 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进行联合化疗以来,全世界在麻风治疗上取得了飞跃性的成果。 通过系列预防管理,中国的成绩也受到世界瞩目。

【国内】探访大山腹地的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根据世卫组织的要求,以人口为基数,麻风患者在万分之一以下时,达到了“基本消失”的水平,中国麻风患者已经远远低于这个标准,而且新发患者呈逐渐下降的态势,近几年已经连续年平均10

现在社会上依然有很多人对麻风病有歧视和恐惧的现象,潘春枝引用了加入中国国籍的第一位外国人、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第一届理事长马海德的话,“麻风病的防治并不可怕”

她说麻风不是遗传性疾病,治愈后的麻风患者也没有传染性。 新发现的麻风患者不需要隔离,使用世卫组织免费提供的联合化疗药品治疗37天,可以杀灭体内99.9%的麻风杆菌。 另外,健康者即使接触麻风患者,也有95%的人有抵抗力,不会感染。 剩下的5%也是营养不良、抵抗力差,只有长时间近距离接触麻风患者的人有感染的可能性。

【国内】探访大山腹地的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向“孤岛”的麻风患者致敬

进入麻风村,近距离接触这些麻风患者,彻底颠复了记者生前的“悲情”想象。 他们的生存环境依然没能摆脱落后和贫困,但他们衷心的笑容表明了他们衷心的满足。

记者心中的酸和感动,也是源于他朴素的笑容。

确实,政府的兜风保证处理了他们的基本生存和医疗卫生诉求。 随着社会认识的提高,外部环境对麻风患者也越来越宽容。 但是,他们的满足也来自于对迄今为止外部麻风患者的残忍,没有出山,没有对外部世界的满足,他们对世界产生的谦虚和对这个世界的感谢。

【国内】探访大山腹地的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离开麻风村时,潘春枝认为,麻风村是中国实施消灭麻风计划过程中确立的特殊“组织机构”,对其功能和作用,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当时的认识水平下,早期集中治疗麻风患者,传染源 作为全国麻风科研防治机构的现场研究基地,麻风村为消除麻风危害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国内】探访大山腹地的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在路上的思念中离麻风村很远,回来的山路好像比来的时候近多了。

现代医学早就清洗了麻风病的各种可怕的“罪名”,麻风病患者应该受到尊重,享受和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权力和质量,但他们中的很多人依然在外界的误解和歧视中活得像灰尘一样。

正如潘春枝所说,现在我们不仅应该向这一群人道歉,而且应该向他们致敬——正是几代麻风病患者甘于牺牲自由和生活质量,与麻风病村、院这一社会隔绝的“孤岛”而被关押,中国汉子 (完)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国内】探访大山腹地的麻风村:致敬“孤岛”上的麻风病人

地址:http://www.i0dm.com/whzxxw/1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