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0字,读完约3分钟

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萤火虫用“灯笼”照亮了夏夜。秋天的萤火虫经常出现在古诗中。现在,傅新华通过技术研究,已经实现了冬季萤火虫的大规模繁殖。

傅新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他研究萤火虫已经16年了。他介绍说,在过去几年里,淡季萤火虫的繁殖规模仅在实验室水平。在克服了病害防治、化蛹技术、高密度养殖、温湿度控制、水质控制等大规模养殖的瓶颈后,去年底实现了突破。

一名工人正在水中喂养幼虫。它们的食物是“绿色”蜗牛,由山泉喂养,从山里运来。为了确保这些幼虫生活在未受污染的水中,基地专门钻了一口80米深的井,泵出的水必须经过6层过滤。

我们为什么要培育反季节萤火虫?“在研究和保护萤火虫的项目中,如果在过去的一年里繁殖一代,这个项目将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还会增加失败的风险。”傅新华说,经过改进的技术,一年可以繁殖三代,从小批量迅速增加,提高了萤火虫保护的成功率,为恢复野外萤火虫栖息地的种群数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他俏皮地“吹嘘”说,这些萤火虫一般都很强壮,能抵抗疾病,寿命更长,发光更亮,“生育更多”,存活率超过90%。

萤火虫观察者

“长日唱,蝉唱,树唱;深夜,萤火虫落进窗帘。”古人用意味深长的意境描绘了夏季阅读的场景,令人向往。如今,每年夏天,蝉的声音仍然很长,但萤火虫很少飞。

萤火虫被认为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世界上有2000多种萤火虫,中国有300多种。然而,近年来,由于植被破坏、水污染、农药滥用、光污染、捕获和销售等原因,萤火虫的数量急剧减少。

傅新华被称为萤火虫专家,他自己幽默地解释为“专门研究萤火虫的人”。他长期从事萤火虫的研究和保护,每年都去实地考察。他发现并命名了许多萤火虫,如石勒萤火虫、武汉萤火虫、琼浆萤火虫、三叶虫萤火虫等。他成立了一个公益环保组织“观察萤火虫研究中心”,并作为一名科普作家和摄影爱好者,向公众传达了科学欣赏萤火虫和保护萤火虫栖息地的理念。

中国农民培育9万只淡季萤火虫

让萤火虫回到我们身边

萤火虫正在消失,人们渴望接近它们。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扭曲的利益链——从肆意捕捉野生萤火虫到线上和线下交易或不科学的商业飞行活动。大量萤火虫因此灭绝了。

针对这一现象,从2014年到2016年,看门狗萤火虫研究中心连续三年发布活体萤火虫交易调查报告,揭示了在狙击活体萤火虫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利益链。

傅新华认为,除了呼吁公众抵制这种商业活动外,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建立萤火虫栖息地,让萤火虫回到我们身边。他说:“小萤火虫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情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吸引公众积极参与环保。”

2015年,观察萤火虫研究中心和铜山县合作在雷达山建设了一个22平方公里的生态萤火虫保护园。公园里发现了17种萤火虫,每年可以人工繁殖10万只,自然繁殖50多万只。去年,雷达山的萤火虫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从四月到八月,夜晚到处都是美丽的荧光灯。

傅新华渴望:也许在未来的城市里,晚上,孩子们可以牵出一匹竹马,看着萤火虫漫天飞舞,数着天上的星星。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中国农民培育9万只淡季萤火虫

地址:http://www.i0dm.com/whzxxw/5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