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6字,读完约5分钟

中山大道38栋旧建筑的立面修复由11位资深专家负责。目前,38栋旧建筑中有90%已经修复。

参与修复工作的中信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丁原表示,这是武汉首次如此大规模地修复历史街区的旧建筑。

通过修复,武汉的一些百年地标展现了它们的真实面貌。

汉口水塔再现百年城墙

作为第一个在维修中的建筑,汉口水塔的维修于今年10月完成。中南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川说,修复工程恢复了水塔原来的墙面。

汉口水塔建于1909年,有7层,共40米。它的出现使武汉成为继上海、广州和天津之后全国第四个有自来水供应的城市。水塔也是火灾的了望台,并向公众报告火灾。

李川说,10多年前,由于建筑物外清水墙的严重风化,业主当时用平均厚度为3.5厘米的水泥砂浆覆盖原墙。在这次维修中,100多名工匠用锤子和钻头慢慢敲打,用了20多天才把八个表面的水泥砂浆全部敲掉。在找到原来的砖墙材料后,施工人员用同样的砖粉修复了损坏的地方,使百年老墙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据报道,在修复期间,水塔的水管也进行了特别的重新铺设。如今,水塔与周围的景观和绿化相互辉映,为市民创造了一个公共回忆空间。

汉口总商会旧址修复水笔石体

武汉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斌负责修缮汉口总商会。接到任务后,他立即开始搜寻建筑物的历史资料。

20世纪初,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到武汉寻找商机。1919年,各界商人集资兴建汉口总商会,并于1921年元旦正式开业。由于位于市中心,这座建筑成为当时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活动的首选。

汉口总商会旧址于1998年修复,但现有资料不全。李斌和他的团队拜访了当年设计和建造该建筑的技术人员,最终决定修复该建筑的原有材料和施工工艺,修复总商会原有的水磨石外墙,保留和修复大门两侧的侧门、原有线条、装饰物和装饰构件。

“必须是原材料,必须是原始工艺”。为了找到原外墙的原始材料,李斌做了近20个样品,反复比较。沙子的含量,颜色的比例,石头的粒度,如何勾缝和不使用泥浆,所有的问题都是微不足道的。

现在,汉口总商会已经恢复了它真正的水体和石头,它举起的拱门是庄严的。进入大门,巨大的穹顶覆盖了整个大厅,大厅宽敞明亮,再现了当年的盛况。

武汉是第一个展现建筑本色的城市。

桑德尔希位于汉口大直门站前的车站路附近,建于1901年,据文献考证是武汉最早的李芬。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刘威教授负责桑德尔希老建筑的修复。他说,修复工作坚持最少干预的原则,尽最大努力恢复旧建筑的原貌。

115岁的桑德尔希前后已经被修复了近10次。墙的正面涂有多层真石漆、石灰、灰色水泥砂浆等。建筑物的外边缘和角落都涂了一层厚厚的水泥外墙,有些地方还贴了瓷砖。

“修复这样的建筑相当困难,这需要高技术和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刘威说,施工人员首先拆除膨胀的水泥墙,然后用化学液体一点一点地冲洗真石漆,这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经过一层层的“剥离”,他们发现原来的建筑是一堵清水红砖墙,现在它的材料、颜色和质量都很好。暴露的墙壁部分受损。他们根据原砖墙的颜色和材料,用砖粉修补了它。渐渐地,他们恢复了桑德尔希建筑的本来面目。

15栋旧建筑在全球寻找旧照片

备受关注的中山大道改造工程即将结束。《长江日报》记者昨日获悉,沿线38栋旧建筑中有90%已经修复。遗憾的是,在修复过程中发现,有15栋旧建筑因找不到原始图片和资料而无法准确修复,旧的外观也很难找到。为此,本报发起了全球征集活动,希望能找到相关建筑的旧照片,恢复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

这15栋建筑是:汉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铁路宾馆旧址、汉口荣宝斋街和汉润里街一带的建筑、中山大道889号、法租界消防队旧址、桑德尔希、岳飞街28-34号、胜利街257号、中山大道909号、汉口真光照相馆旧址、汉润里、中山大道891-903号、中山大道907号、中山大道980号、中山大道978号。

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汉口后城路改名为中山路,从此一直沿用至今。中山大道被称为“中国孙中山第一街”,是中国第一条以“孙中山”命名的城市道路。它一直引领着武汉乃至中国的城市化趋势。汉口水塔让武汉人喝第一口自来水,保持建筑风格与世界潮流同步,消防技术领先全国。这里也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电报局,公共交通、银行、信托等机构在全国名列前茅。

中山大道旧楼的第九层已经修复。

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西起武胜路,东至怡园路,全长4.7公里。沿线38栋旧建筑的修复是重要的一部分。此次修复以原有的形状和材料为基础,“以旧换新”,旨在恢复100年前建筑的原貌,再现中山大道的繁华。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中山大道旧楼的第九层已经修复。

地址:http://www.i0dm.com/whzxxw/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