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60字,读完约6分钟

对哈尔滨人来说,老道外就像粉丝一样的存在,老道外的大杂院里有说不完的人和事,但岁月已经尘封,只等有心人揭开它。

前几天,去年搬家新居的孙先生特意回到了在哈尔滨市道外区靖宇街住了近50年的大杂院。 虽然可以说新房子比来这里旧、冷,但是孙先生和他的家人有很多难忘的记忆。 不能砍掉他们的,除了更熟悉的环境,还有什么亲戚像一家的老邻居? 孙先生说,很多老道外国人和他一样对大杂院有很深的感情。

“揭秘老道外大杂院里的老故事”

住在长屋的好邻居

老道外面到底有几间大排档? 也许谁也说不清楚,但有资料表明,仅靖宇事务所辖区内现存的大杂院就有148家。 每个大排档都有历史,连挂在玄关洞上面的门牌都有文物价值。 因为有些门牌不仅年代久远,而且已经绝版了。

道外的长屋有自己的优势:一进门,周围是两层或三层的房间。 站在院子中央环顾四周,就像“坐在井里看天”一样。 楼梯都在大楼外面,是木头小走廊,两边是差不多规格的房间。 篱笆、楼梯、窗框是木制的,屋顶的小烟囱冒出白烟,大院中央有一口井。

“揭秘老道外大杂院里的老故事”

长屋里的房子不大,十几平方米一间。 20平方米很大。 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住宅卧室的大小。 但是,当初,在这样的房子里住了三代。 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招聘面积,许多房子建造“吊屋”,把房间分成两层,爬梯子上下。 这些建筑物架子很高,“吊屋”上下都能竖起人来。

“揭秘老道外大杂院里的老故事”

老道外的大杂院通常有几十户人家,做小生意的很多,南方的情况很北,但是邻居关系很好,来往很深。 谁缺酱油勺,敲门,我先拿。 有人包了饺子,给门口送了盘子,还是来和旁边的人一起吃,附近的“全家人”。 除了冬天,到了晚上,邻居们拿着蒲扇,拿着茶杯,拿着马萨坐在大院里,天底下带着胡侃,那种喜悦搬到高楼里,闭门生活的人们不太能理解。

“揭秘老道外大杂院里的老故事”

藏在长屋里的旧故事

道外的一点大院除了门牌外,还有胡家大院、山东大院、天津大院、常家大院等著名的“绰号”,这些大院的背后有许多有趣的古老故事。

周总理居住过的“在家大院”

据介绍,“于家大院”(道外区北十九道街)是一家名叫于氏的房地产商建造的。 哈尔滨解放后,他自愿把房产交给政府,全家从此杳无音信。 大院临靖宇街东南角是原东华学校校长邓洁民先生的故居。

据《道外区志》报道,1919年4月,周恩来从日本回国,经过沈至哈,看望了邓洁民等南开同学,悄悄进入“家大院”。 哈萨期间,周恩来帮助邓洁民放学,在师生中开展了革命推广活动。 “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回到天津。

“揭秘老道外大杂院里的老故事”

“李大丸子大院”的百年古镜

“李大药丸子大院”(道外区北五道街)是80多户居民居住的老大院,“镇院之宝”是高2米、宽1.5米的百年古镜,古镜的老主人是被称为“李大药丸子”的草药,这个大院就是为此。

据介绍,这面老镜子已经90多岁了。 这样的大镜子在当时非常罕见,镜店店员送镜时,附近的居民来看,知道了这个大镜子的主人李先生是药店。

据“李大丸药子”的后代介绍,“李大丸药子”是河北人,早年努力学习中医,十几岁就闯过关东。 1900年左右,他带着妻子来到傅家甸,在最繁华的正阳大街(今靖宇街)和北五道大街的十字路口,离“世一堂”不远的地方开了一家药店,生意兴隆。 于是,他在附近建了一所私宅大院。 那面古镜是大院建成时订购的。 现在,“李大丸药子”的子孙仍然住在大院里,家里收藏着祖传的镇院珍宝。

“揭秘老道外大杂院里的老故事”

伪满时的警察住处“常家大院”

“常家大院”(道外区北大六道街)是一所勾结的三合式大院,被当地居民称为“串糖葫芦大院”。

据老人说,只知道这所大院当初是“常寡妇”的家。 “常寡妇是有钱的女人,有钱没有后代。 死后只剩下这个大院,常寡妇租了大院,定期让账房先生收房租。 ”。 解放前,“常家大院”只有四五间房子,是朱漆楼梯的地板、绿色的大楼“裙子”。 住在楼上的都是伪满的警佐。 寡妇通常住在楼下的大房子里。 她家有留声机,也请了保姆。 大院前面有扇门。 解放后,住在这里的警察佐们逃跑了,搬到了四五十所房子里。 都在附近做生意。 有卖牙膏的,卖布的,卖香肠的。

“揭秘老道外大杂院里的老故事”

院子里住着一位叫叶永年的汉奸警察佐。 解放时为了逃避罪责,叶永年把麻子烧伤在自己脸上,逃到北京后被逮捕送回哈尔滨,1951年在道外的20条大街上被枪毙。 之后,在对旧建筑物进行防火保护时,在房子的隔层发现了军刀和军服。

“揭秘老道外大杂院里的老故事”

恶霸姚锡九的私宅“姚家大院”

“姚家大院”(道外区北九道街)是地主恶霸姚锡九家赡养的居住地。 黑色的门上画有各种各样的图案,红色的庭院墙壁把大院分成内外两个小院。 大院的地势从西向东倾斜,即使下雨也不积水。

姚锡九是建设松花江桥的工头,千方百计剥削和危害工人。 当他承包的桥墩工程即将完成时,他拉出水中“沉箱”的排水管,将汹涌的河水注入“沉箱”,在水中作业的工人意外死亡。 姚锡九以发生“事故”为借口,向建桥一方索要并侵占了600元的抚恤金。 之后,他依靠日本的伪政权,在马家的船口开设了烟馆、妓院、赌局,很多人倾家荡产,走上了绝路。 著名剧作家曹禺在创作话剧《雷雨》时,塑造剧中人周朴园借用了这一素材,将姚锡九的罪行传播到大江南北。 哈尔滨解放后,姚锡九被人民政府镇压。 1975年,政府修理了这所大院,许多房子被隔开了。 住在大院的人越多,大院空之间看起来也越狭窄。

“揭秘老道外大杂院里的老故事”

渔民聚集的“船工大院”

“船工大院”(道外区浴海街2号)曾经居住着20多户人家,大多来自山西,因此这里也被称为“山西大院”。 85岁的张芝云已经在这所大院里住了60多年。 她说,当时松花江上有很多鱼,但这里离河边很近,所以大院里的居民以捕鱼为生。 从前,院子里有一间水房,院子里的人每天排队领水,后来院子里接了自来水,可惜没有水。 大院是两层楼,现在老房子相继搬家了。

“揭秘老道外大杂院里的老故事”

大排档的故事听起来很模糊,故事背后有着更生动的历史。 长屋就像凝固的象征一样,在平凡中让人无限的思念。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揭秘老道外大杂院里的老故事”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