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0字,读完约3分钟

什刹海、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浓缩地、花一草、砖一瓦、或猫一狗,都尽显北京风情。 走过什刹海,看到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什刹海不得不感叹,什刹海不仅是国民去北京的目的地,也成为了外国朋友的北京旅行名片。 什刹海的魅力在于什刹海酒吧的街道喧嚣与宁静的碰撞,在于什刹海周边怎样纵横交错的胡同里,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盘点北京什刹海周边胡同往事(组图)”

鸬鹚胡同:曾是正黄旗的边界

由于鸬鹚胡同、元代位于什刹海河的边缘,故被称为沿线儿胡同,清代取谐音改称鸭儿胡同,成为八旗正黄旗的边界。 1949年以后改称鸦胡同。

6号院,隐约可见的旧门牌蜗牛家是作家萧军取的名字。 从1951年到去世,萧军在这座西式小楼里住了37年。 现在蜗牛的家去大楼空,楼下是杂草乱瓦。 胡同中段是明代古寺的广化寺,寺内梵音宜人,香火旺盛。 在这里经常组织佛教活动,每逢元旦、15日,香客如云。

“盘点北京什刹海周边胡同往事(组图)”

白米斜街:造型奇特的小巷

白米的斜街从东北到西南,略呈“s”形。 据《燕都丛考》记载,胡同早年有“白米寺”,白米斜街为此而得名。

白米斜街11号院是清末重臣张之洞住宅,7号院是张府花园,两院内部相通,几乎占了一半的胡同。 目前,11号院为旧石油部宿舍,院内仍有朱漆门、青砖月洞门、大厅、古树等遗存。 7号院内,过去的假山凉亭花木已不存在,成为了长屋。 与末代皇帝溥仪离婚的李文秀再婚后,在23号院租了一间房住,但直到现在老邻居还记得她的样子。

“盘点北京什刹海周边胡同往事(组图)”

大金丝胡同:织染所不见影子

大金丝胡同北有小金丝胡同,明代大、小金丝胡同设有织染所,供给宫廷用的彩色丝绸。 到了清代,改称金银门窗胡同。 “窗框”是过去用来装饰衣服的花边,无论是老百姓的小房子还是大富人的房子,女人们都离不开它。 1965年改为现在的名字。

“盘点北京什刹海周边胡同往事(组图)”

胡同1号原本是“冰室岳家”,过去冬天在什刹海取冰室藏,夏天在皇宫被采用。 它的主人是“供应商”之一,现在这里是一家叫“无名”的云南餐厅。 12号院和甲33号院都是完好保留的四合院民居,也是市旅游委员会颁发卡片的“北京人家园”,接受胡同的观光参观和住宿。

“盘点北京什刹海周边胡同往事(组图)”

三不老巷:郑和留下的遗迹

明朝有名的航海家郑和的府第在三不老胡同。 民间尊称郑和为“三保爸爸”,所以有“三保爸爸”的胡同名字。 清代根据谐音被称为“三不老巷”。

传说三老胡同6号院因为郑和故居,其结构还存在,木质门很厚,两侧受损的门墩显沧桑。 胡同东段路北有红砖楼群,这里曾有文人荟萃,徐盈、子冈、黄宗英等先后居住在这里。 相声演员侯宝林小时候也住在这条胡同附近。 这么多文化名人在附近,经常出现在诗歌和回忆录里的三不老胡同也染上了文艺气息。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盘点北京什刹海周边胡同往事(组图)”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5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