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41字,读完约9分钟

(青岛新闻网博客/逸灵轩主)红桥区大丰路和西青道的十字路口,有红瓦红墙,像欧洲中世纪古城那样“哥特式”的标识型建筑物很显眼。 这就是津浦铁路起点的天津西站。 这个车站建于1909年8月,1910年12月14日开始运营。 天津西站与天津北站、天津站接轨后,有机连接京哈、京沪两条铁路,成为纵贯我国南北铁路大动脉的重要交通咽喉和枢纽。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天津西站候车室由德国籍总工程教师穆尼尔设计,最大的优点是具有折中主义建筑的特点。 楼体为木结构建筑,屋顶为四方陡坡组合式。 清水墙砖身,将薄水泥涂在腰檐、窗户等处,窗罩、柱子、花饰、入口楼梯均由天然石材制成,稳重厚重。 台基、棱柱、檐构成的门廊,壮丽典雅,强调入口形象,使这个候车室外观丰富多彩,富有立体感。 一位建筑学家在他的论坛上对天津西站候车室作了如下评价。 “关于其风格,是中世纪‘罗马风格’的进化,其中加入了日耳曼民族自身的建筑方法。 堡垒式的平面布局,塔高耸立的、民间流传的陡坡山顶、山坡屋檐上开着缝隙窗。 墙壁凸出,呈阶梯状,在各个楼梯上放置花饰的建筑风格包括巴洛克法。 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周围墙壁支撑的陡峭高耸、建筑在屋顶山脊中间的精巧塔,其形状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佛罗伦萨圣马利亚大教堂的圆顶,但德国建筑师独具匠心,设计出了创意的外肋圆顶 所以,天津西站候车室,无论从建筑审美还是质量来看,都无可挑剔。 它在整体上重视计划的纯粹性的同时,局部地追求方法的变化。 从浓厚的以前就传过来的同时,也显露出清隈的现代感。 既展现了整个西方建筑的欧洲风情,又拥有天津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意境。 轮廓柔和、线条流畅、清新明亮、色彩高雅、雕刻精细,以德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独特魅力,深受国内外众多影视剧组的喜爱,被选为反映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车站风貌的场景。 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但作为中国近代铁路迅速发展的实物,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铁路迅速发展史上享有特殊的地位。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进入西站的候车室,我们的心像跳动的音符一样融入了五线谱。 看,日耳曼式的满天星吊灯悬在中间,气势磅礴,造型独特,豪华典雅。 门窗多为半圆拱券,线条圆润,豪华浪漫。 大楼内大厅和过道用半圆券和椭圆券承重,大窗户是华丽的彩色玻璃,有欧洲中世纪宫廷的风采。 环顾左右,我们的眼球立刻被候车室无处不在的雕刻所吸引,装饰着脚线、墙壁、檐、窗棂、内柱廊等雕刻中西合璧,细腻生动,令人陶醉。 地面、营业台、廊柱,都用大理石装饰,室内装饰豪华、光彩夺目,古色古香中明亮的大气通透。 在这里,铺在脚下的花岗岩平坦整洁,各种广告橱窗五彩缤纷,这欧陆风情的建筑与新的生活、新的气息与现代节奏、世纪的风流交融,相互得益,给我们带来特别充裕的感觉。 幸运的是,天津西站的候车室经历了百年历史的沧桑,至今仍然那么迷人,令人陶醉。 我们衷心感谢上个世纪的建筑设计大师们。 他们以长久的灵感、出色的设计,给子孙后代留下了永远美味的宝贝。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建筑应该永远是给它所在城市的礼物”。 站在天津西站的候车室前,我深深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城市的厚度和灵气。 在这里,随时飘着百年前的音符,响起了历史的演奏,其中回荡着亲和力和凝聚力。 走近一看,你会发现它像古老的经典一样,凝聚着历史精神。 有品位的话,会觉得是风情万种的画卷。 打了脸的是历史的厚重和浓郁的沧桑感。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说起天津西站的历史,也要从帝国主义西方列强动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在中国通商口岸内对天津肆无忌惮地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说起。 西方列强在天津设立阵营,开洋行,拼凑原料,销售洋货,垄断金融,把持航运和铁路,不择手段地操纵和控制天津的经济命脉,抑制和阻碍天津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早在1886年,当时的天津海关税务司德耀琳就说服李鸿章建设中国铁路,并于第二年建设唐山芦台路线。 同年,他又经清政府敕延铁路至塘沽,至天津。 1888年,津唐线通连,由当时被称为“中海外交部长的一半”的德耀琳和李鸿章共同主持开通仪式。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1898年8月21日,英国驻满清公使窦纳乐就“为了恢复俄罗斯行动所受到的实力关系平衡”等问题,向总理机关(清政府的外交机构)表示“从津镇、广九、浦信、苏杭涌和山西省经过河南省到达长江沿岸”等。 因此,英国向德国提出“处理津镇铁路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利用英、德两国的资本共同建设津镇铁路”。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英德两国串通一气,就铁路贷款权和建设权问题达成共识。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1898年9月,英国汇丰银行和德国德华银行各派代表在伦敦召开会议,背着中国擅自决定津镇铁路(天津至镇江)。 腐败的清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于1899年5月,签订了《借款草约》。 1908年,又签订了“借款合同”,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 那条线路从徐州向西向南走,经过安徽的宿州、蚌埠、滁州到达浦口。 建设津浦铁路时,清政府任命前外交部尚书,德、荷两国公使吕海环为省长铁路大臣,此人是有才能有见识的官员,擅长外交,工作认真。 鉴于天津起点站地址尚未选定的特殊情况,决定从津浦铁路北段的静海县良王庄建设到天津市内。 另外,派遣调查人员选择天津起点站的具体地址。 经过调查,调查人员提出了极有价值的资料:“河北赵家场后空地2公顷,地形平坦,无庐舍、无墓,可用于建设列车客户。” 当时被称为“河北赵家场”,实际上是从现在的天津市红桥区的北营门到南运河一带。 由于当时南运河没有笔直弯曲,河北岸被称为“河北赵家场”的地址上建了“赵家场站”,即天津西站。 津浦铁路于1908年7月开工,至1911年9月实现全线开通,天津西站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沧桑的历史留下了岁月的滑痕,天津西站见证了许多历史场景……

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发了“一二”。 9”学生运动,很快得到了天津各届群众的积极响应。 天津学生满怀热情地在天津西站广场前举行集会和游行,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在这次爱国运动中,按照党的指示,天津各学校师生组成南下扩大推进团,与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们一起,从天津西站坐火车到农村深入动员群众,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快速发展。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1937年7月27日,平津守军主官下令自卫守土抗日通电,天津守军奋起抵抗。 日军每天出动60架飞机,不以天津市内街区为目标进行狂轰滥炸,天津西站一带的主要公共建筑物,成了废墟。 天津守军李文田将等人于29日凌晨2时主动出击,马文汉指挥的天津保安队第3中队和日本侵略军在天津西站地区进行了激烈枪战,最后因寡敌众将天津西站攻陷敌人。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1949年1月14日,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西营门向天津守敌发起进攻,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冲破西站大丰浮桥防线,沿宽阔的河北大道、南运河路和北路,直奔金汤桥会师,在天津城插上鲜艳的“八一”军旗,彻底解放天津人民。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天津解放后,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多次乘坐专列前往天津西站巡视南方,在天津西站亲切接见天津市党政军领导人,给予天津人民很大的关怀。

1985年,天津站扩建期间,天津西站还承担了迎接外国元首来访的重要任务。 那一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在邓小平总书记和李瑞环市长的陪同下,在天津西站下专车,对天津进行友好访问,传达了中朝两国人民鲜血凝成的革命友谊。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解放后,天津西站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1970年,天津西站作为天津第一条地铁起点,是继北京之后在中国建设的第二条地铁,成为市内重要的交通枢纽,为构建天津市便利的交通互联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天津西站又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市政府分别于1993年1月至1995年和2003年下半年向西站出资两次改建工程,改造平台采光设施,建设雨篷,提高站台,维修和改造西站照明灯具、地面和地下消防系统、地下商场等。 在铁路大幅提速之前,西站的6个站台使用无柱雨篷,宽敞明亮,旅客上下后可以无障碍通行。 新站台与列车门平齐了,旅客不再需要蹬楼梯乘车,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国家计划建设重大项目的实施,天津西站又迎来了难得的快速发展机遇。 国家将投资25亿元,使天津西站总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长期目标日输送旅客7万人,高峰旅客发送量可达到5000人/小时的交通中心。 使京津城际、京沪、津保、津秦4条高铁在新西站交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方便、快捷,不仅通过地下直径线与天津站紧密连接,还实现了铁路、公交、地铁、出租车、长途旅客的“零换乘”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天津西站改造后,体现中国近代铁路快速发展历史的“哥特式”候车室,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被移到新西站附近,作为中国铁路博物馆被采用。 铁路博物馆建成后,将收集与中国百年铁路快速发展相关的实物、照片等珍贵历史资料,再现中国铁路快速发展的光辉历史。

“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啊,天津西站! 像诗一样美,像画一样美,像梦一样甜,像酒一样香醇。 就像未开垦的处女地一样,保存着朴素迷人的风姿。 随着西站整个候车室平移,它的美丽和温暖就像美丽、华丽的梦想一样,永远留在我们的心底。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天津历史:经历百年沧桑的天津西站”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