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32字,读完约11分钟

“勤俭”和“耕读”曾影响牟氏家族几代人,激励他们创造辉煌的家业,但牟墨林的子孙中,虽然继承了祖先巨额财产,却抛弃了“勤俭”和“耕读”这一立家修身的根本,使牟氏家业衰败。

牟林的第二个孙牟宗朴在光绪三十一年,用18000节白银买了“给兵部车司机步行郎加三级”的实从一品称号。 另外,花钱的有牟墨林的次子牟振、三男牟拔、四男牟采、五孙牟宗榘、六孙牟宗梅等。

清末,由于财政赤字空,西太后呼吁富人大量捐款。 牟林家为了保护家财免受混官的敲诈,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牟宗朴在光绪三十四年雇佣了小卧龙村范春芳,用12头骡子给他运了18000两银子到北京,买了正三品兵部车司机的步行医生,后面加了三级,从一品密封起来。 诹封那天,栖霞城很热闹,看到牟宗朴穿着礼服,在悦心亭的门口,向西北方向摆着香案。 在鼓手和执事的引导下,从城北几里的远处,打了十三支锣,将诹访接回家,放置在事件上。 此时,牟宗朴换上一件官服,由他带领全家,看向首都方向,举行了三拜九钮大礼,感谢皇恩浩摇。 礼毕,还率领栖霞县、全城的官宦高级化,向牟宗朴朝拜祝贺,表示尊敬。 这是栖霞历史以来最大的盛事。 从此,牟宗朴上车时,鸣锣开道,开道的锣都打了13杆。 十三棒的意思是“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一齐闪烁”。 这个荣耀只用了7年,就变成了民国,但23年后,为了逃避武装土匪张福财的追杀,伪装成木匠,背着木匠斗子在晚上逃跑。

“烟台牟氏庄园(3)”

东忠来大厦

东忠来大厦是牟宗彝住的地方。 在那段岁月里,这里是一个尊卑等级森严的世界。 这个屏幕本来安装了四个风扇,平时总是关闭的。 只有贵宾来的时候打开,客人必须从中间通过,随行人员和家人必须从两侧通过。

高大宽敞的主楼,只有牟宗彝一个人住,楼下是他的客厅,楼上是他的书房。 东厢是他第三个小老婆王氏和两个女儿住的地方,西厢是牟宗彝专用的食堂。

为了严格的家政管理,他们家在吃饭上分为小、中、大三灶制、小灶,通常由主人独占享用,设有固定资金,没有固定饭菜,主人临时经常开炉灶。 东来牟宗彝让他每天送到城市酒店,南忠来牟宗榘决定自己每个月只吃一瓶油。 帐室先生、老师及其家人享受的是“中餐”,中餐都是固定标准,工作日、早晚吃两次馒头和菜,中午吃小米干饭和大锅熟菜。 每逢节日,如端午节,每人吃四个鸡蛋,全桌四个炒菜,准备旧黄酒,吃饭都吃粽子。 中秋节还有每人一斤的月饼、全桌炒菜和老黄酒。 新年,不回家的人每人发辞职信,除夕和年初早上吃炒菜饺子,喝好酒,头三天晚饭,每次换成两个炒菜,喝黄酒吃饭。 头四天以后,每顿饭换两个炒菜,一天吃三顿饭,正月十五吃元宵和饺子后,换了工作日的饭菜。 下了田的把头、长工、还有丫鬟、老妈子等等,他们吃大餐。 大食的标准是,工作日、早晚吃小米饼、吃咸菜、中午吃中餐,新年和节假日,和帐场先生的饭菜一样,享受着“中餐”的生活。 此外,每年春天,全家人都会吃几次鱼,在麦子收获后,吃几碗面,以示慰劳。

“烟台牟氏庄园(3)”

宗彝性情古怪,为人刻薄,一贯蔑视自古以来流传的伦理。 他毕业于济南法政学校,文采好,爱写起诉书,爱打官司,被称为“诉讼虫”。 在家庭纠纷中起诉过自己的母亲,生活上一贯腐败堕落,讲究体面,在吃穿上追求品牌。 庄园里放着他当年用的烟草席、烟枪和烟灯。 期间,庄园内有15支烟枪,平均每年吸烟消费的白银超过13000两。 当时,庄园经济从未出现赤字。 而且,这些“隐君子”都精神颓废,经常忽视本职工作,祖上“勤俭”、“耕读”之风不断淡漠,庄园经济衰退。

“烟台牟氏庄园(3)”

这是宗彝用来教育子女的地方,叫做“教子室”。 教子室里摆放着当朝一品,还有全国闻名的《朱伯庐家训》和牟氏族亲自编写的《体恕斋家训》,以此作为牟家子孙的奋斗目标和人类规范。 家训中有很多名句含有哲理,至今仍影响着一代人和一代人。

“烟台牟氏庄园(3)”

石头榻榻米

庄园里用石头铺的石头地毯被称为“吉祥毯”。 石毯的图案设计独具匠心,构思精巧,石毯四角嵌有石蝙蝠,中间铺有三枚石头,中间一个四角各有“寿”字。 意味着踩福踩金,不长寿。 游客一踏上石板路,就会带回庄园的“旺”“灵气”,幸运自然降临,成就一番大事。

“烟台牟氏庄园(3)”

粮食仓库

牟家当时的粮仓,除了所存粮食主要供庄园内部费用外,还有23处大型粮仓分成县内各地,每年入库660多万斤地租。 牟家土地数量的激增与大灾害的年份密切相关。 根据清版《栖霞县志》,“道光十六年,岁大缺,人相食”。 牟林看准时机,打开粮仓,换粮食。 接着从东北出售高粱,继续改变农田。 起初,高粱一亩地,后来看供不应求,高粱几升可以变一亩,两年来,牟家土地迅速增加。 牟林去世时,这家人已有土地45000亩,富甲胶东,名扬齐鲁。 我们现在看到仓库里保管的粮食,只为庄园的家人准备。

“烟台牟氏庄园(3)”

米尔房

牟家当时的磨坊,加工后的粮食主要用来供家人和仆人食用,也用来施舍花子和饥民。

根据牟墨林制定的规则,每天早晚两次到庄园乞讨的花子和饥民,无论大人孩子,都会分别发放一定数量的玉米馅饼。 这个习俗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左右才在牟家传承下来。 这种做法在当时的社会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笼络人心的作用,但也有人说牟氏家族本来就是慈善家,发大馅饼,帮助不付出代价的穷人,完全是出于善意。

“烟台牟氏庄园(3)”

小楼旧居

与“东忠来”的“少爷楼”相对应,小楼旧址曾是一座两层的小楼,是牟宗能儿子牟煜的住所。 1939年,大汉奸刘桂堂(外号刘黑七)受日寇唆使,带着数千名伪军入侵牟氏庄园,向重病牟氏庄园索取财物,被拒绝,火炬小楼化为灰烬,牟煜也死于火灾。

“烟台牟氏庄园(3)”

有钱人喜欢社会稳定,牟氏庄园衰退,首要是社会动荡造成的。 他们家的繁荣始于牟墨林,经牟墨林,一直延续到四个儿子。 六个孙子的前半生是兴和守,1927年栖霞社会开始大乱,武装土匪张福财来到栖霞城,他们的口号是“打开栖霞城,先夺走悦心亭,抓住牟宗朴,让他补充军费! ”。 他们抢夺牟宗朴家宝贵的东西,让牟宗朴伪装成木匠,连夜逃跑。

“烟台牟氏庄园(3)”

1929年,栖霞农民起义军无极道八千多人,攻击栖霞城,牟氏庄园为他们提供食宿,无极道败走后,官方烧毁牟氏庄园油坊、粮仓和邢家畠佃户村,造成牟氏庄园损失惨重。

1930年,军阀刘珍年统治栖霞,又大兴富户捐款,第一次抓住牟宗朴,让他捐13万大洋,第二次捐悦心亭。 在以上三次灾难中,牟氏庄园的财产损失了50%以上。

1939年,伪军刘桂堂又来到栖霞,洗劫牟氏庄园。

20世纪30年代,大小军阀、日伪汉奸和旧政府为了招兵买马扩大势力,纷纷捐赠给牟氏庄园,大大损害了牟家的财力。 这是牟氏庄园衰退的原因之一。

“小姐楼”

这座建于清绪年间的大楼,因为当时住着牟煜的女儿们,所以被称为“小姐楼”。

地板下,这个地下室在“文革”期间被曲解为约束穷人的水牢,但其实是储藏蔬菜和鱼肉的地方,有冷冻保鲜的作用。 以前这个仓库的门一直关着,现在突然打开了,可以进去观察了。

西侧是面朝斜坡的两层楼,曾经是牟家的补习班。 牟家子弟在这里读书,接受教育。 他们先学《三字经》、《百家姓》,然后学《四书》、《五经》、《古文》和《千家诗》,辛亥革命以后,学了民国的教科书,有国语、算术、历史、地理和常识,现在展示在室内的是当时的教科书

“烟台牟氏庄园(3)”

小姐楼里展示着当时牟家先生的刺绣和这个家族当时服装的一部分。

牟家小姐们虽然能接受一定的教育,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她们依然坚守着私房,门不出,二门不进。 只能在一个枕头上刺绣制作自由自在的生灵。 外形恰到好处,做工天衣无缝,形象生动,表现出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不甘寂寞,对自由世界和七彩人生有着强烈的向往。

“烟台牟氏庄园(3)”

花窗

庄园花窗构思新颖,工艺精细,设计多样。 根据几何图形的排列、连接、旋转等多种变化设计了花窗图案,形成了“双钱串标”、“绣球垂联”、“万字折”等多种造型。 产生了重整花样,避免雷同重复,竞争差不多,互相有趣的效果。

“烟台牟氏庄园(3)”

殡仪馆

殡仪馆在“西忠来”大厅,由20世纪30年代“日新堂”的女主人姜振广模仿公公牟宗植、丈夫、儿子、亡灵媳妇的葬礼盛况进行展示。

根据牟家的习俗,夫妇中的一方死后不能埋葬。 另一方死后必须一起埋葬。 这条规则在20世纪30年代被牟宗植的媳妇姜振广打破,她没有等到和婆婆的寿命结束,就为公父、丈夫、儿子举行了这次大规模的葬礼活动。

埋葬日人山人海,送葬队伍从起丘地到落葬地浩浩荡荡持续了10余华里。 数百件陪葬品依次排列,占地6亩以上,姜振广付一个火炬,火灾三天不熄。

这次大葬礼,共有小麦100多石,黄酒8000多斤,现在大洋一万多块。 规模之大,成本之大,令人咂舌! 祖先的遗训也随着哀乐的呼声和数百件陪葬品一起烟消云散,“耕读世业”和“勤俭家风”成为门第,牟氏家业日渐衰败。

日新堂

牟家的第一组建筑“日新堂”,共有六进五庭,建于清朝嘉庆年间。 这里一直传承给长子长孙。 堂中的黑石砌成的石墙,是庄园閖墙中的另一种特殊格式,石墙布局不规则,山路蜿蜒,细流好,师法自然,趣味各异。

祭祀厅

祭祀厅是“日新堂”新年和节日祭祖的地方。 封建制度下,人们通常把祭祀看作是赡养的继续,是孝教的体现,因此特别虔诚。 牟家祭祀比通常的家更隆重,更繁琐,特别是在农历新年期间。 但是牟家农历年的祭祀事务,是由一族佃户为他们代劳的。 农历“腊八”日,祭祀人来到庄园打扫祠堂,赶祭祀品。 在腊月农历小年的日子里,祭祀“灶神”。 据说这一天,“灶神”要参照玉皇大帝,报告他一年来掌握的情况。 据说他如果不满足,只有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才能保证家人的安全。 正是“天话的好下限保证安全”。 从12月28日开始,每天要给各路神主三次上香。 这是为了接待提前回家的祖先。 到了年30夜,大厅内的香烟缭绕,烛光闪烁,牟氏的子孙纷纷前来叩拜,尽孝。 直到农历正月十五,一年长达20多天的节日才告一段落。

“烟台牟氏庄园(3)”

日新堂大厦

“日新堂”大楼建于清朝雍正末年左右,曾是牟墨林长孙牟宗植居住的地方。 根据封建家规,长子长孙继承的祖上份额比其他子孙多,因此这个“日新堂”成为了六口之家的首富,是庄园中最有名的。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新堂”无法日新月异繁荣,牟宗植寿结束后,这里的男主人个个英年早逝,姜振广的独生子女被封建婚姻观念迫害而忧愤而死,之后,这所“日新堂”的大院姜振广及其 这座寡妇楼为什么几代男性英年早逝? 究其原因,很多人意见不一。 一般的说法是,一种是日新堂南北甬道呈棺状,是大忌。 二是大楼和单间不是直角,实际上很少见。 三是大楼东边的笼子伸到墙外,形状像刀柄,不祥。 这些说法有些传奇迷信色彩,但从建筑美学的角度来看,上述建筑违背了人们通常的审美情趣,也就是说,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上述三点也感到有些不协调和不妥。

“烟台牟氏庄园(3)”

而且,遗孀姜振广,她是一位智慧超群、魅力惊人、惊人的女性。 在巨大的家业管理方面,她一贯胸有成竹,滴水不漏,用眼睛看六路,用耳朵听八方来表现她的精明,是最不合适的。 20世纪30年代由于“房子不吉利”等原因,姜振广搬到烟台定居,在烟台购买48幢占地4亩的楼房,购买土地建设花园2亩、平房10户,一举成为烟台“四大名流之一”。 她的处世,她的坎坷人生,酸甜的故事,为后世多次写小说,刊登在小说《寡妇楼轶闻》、电视剧《庄园趣闻》等画面上。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烟台牟氏庄园(3)”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5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