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2字,读完约4分钟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6%。 其中,居住在本省的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哲、鄂伦春、鄂温克、科尔维特等10个少数民族。 列举几个少数民族爱好的节日,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享受吧。

“细说黑龙江各少数民族趣味节日”

鄂伦春族

按照鄂伦春族的习俗,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自古以来流传的节日——灶火祭。 在这一天,鄂伦春人燃起篝火,唱歌,庆祝自己民族的节日。 傍晚,全乡男女老少全体出动,点燃了山下河边的沙滩。 首先向火神祭祀,鄂伦春族男女老少对着篝火低头祈祷。 而且,在鄂伦春人的大聚会上,杀狍子、烤鱼肉、“用手捏肉”比过年还热闹。 男女老少坐在篝火旁,边吃边喝。 夜晚来了,大家喝酒吃饭后,围着篝火跳着欢快的奥伦春舞,热情好客的姑娘们跑过来把客人们拉进她们的歌舞阵容,一会儿掌声和歌声热烈了“篝火节”的欢乐气氛。

“细说黑龙江各少数民族趣味节日”

朝鲜族

每年三巳日、秋夕节、洗发水节、望月节的喜庆日举行比赛和表演的民族从以前开始就流传着摔跤、足球、秋千、跳板、顶瓮竞走、春游、篝火、铁连极、葫芦等。

哲族

“乌日贡”是赫哲语的喜悦之意,每年的7、8月赫哲族都会举办“乌日贡大会”来欢庆和娱乐。 大会副本:一是表演哲渔歌、伊玛目说唱、天鹅舞等。 特别是阿訇的歌曲形式说有歌曲,没有乐器伴奏,复制品也很丰富,有古代的历史、英雄故事、风俗民情、渔猎生产、恋爱生活等。 二是体育比赛,有叉球、游泳、划船、射箭、扔网、滑雪、单杠、水库轮等。

“细说黑龙江各少数民族趣味节日”

“佛额什克斯”是赫哲语农历年或除夕的意思。 腊月除夕,赫哲族各家庭纷纷刷面粉、钓鱼、贴窗花、贴纸灯笼。 人们改变了帽子的耳朵、领子、袖口、裤腿、鞋子表面绣有美丽图案、几何图案、花鸟等蕾丝的兽皮服装。 晚上,各家在灰堆旁烧了一堆有金箔小块和铜钱痕迹的黄色裱纸冥物,俗称烧包袱,洒了米饭汤给冥界的死者送钱,以示送饭。 各家在正月初一的第五天还要包“五更饺子”,祭祀“别布玛发”(三世祖先)和“五码字子”(诸神的画像),祈求上帝保佑。 第一天早上,后辈在敲打长辈安康后,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庆祝新年。 在节日里,人们通常举行“吐火宴”,或用野生水果“浓李子”做年糕,作为节令食品。 人们常常用生鱼片、鱼刨花或烤熟的鱼肉棒款待贵宾。 节日里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

“细说黑龙江各少数民族趣味节日”

锡伯族

农历正月十六是锡伯族的抹黑节。 这一天,天没亮,人们成群结队地过房子,不分男女都互相往脸上抹黑。 为什么要涂黑呢? 据说年轻的时候,年轻的媳妇烧饼,怕被老人骂,偷偷把年糕给狗,惹了巡天神,把麦种变成了黑丹,不能种麦子了。 那时,小燕子引来善良的老俩口,聚集全村的人,向神祈求罪恶的宽恕,同时发誓宁愿给自己脸上抹黑,不让麦子生黑丹。 巡神很感动,恢复了神法,从此可以种麦子了。 每年正月十六日是巡视天神的日子。

“细说黑龙江各少数民族趣味节日”

鄂温克族

春节:鄂温克语被称为“安妮”,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节日。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供奉神灵,老人们祝福后辈生活幸福,活得像自己一样长。 新年伊始,家家户户停止生产劳动,吃肉食、饺子,穿着新艳的服装,向长辈或挚友祝贺新年。 给来拜年的后辈、老年人送上祝福。 晚上通常在宽敞明亮的房间里举行愉快的舞会。

“细说黑龙江各少数民族趣味节日”

正月十五:供应“托博如坎”(火神)和“吉雅奇”(畜神),主要以奶粥和乳制品为供应物。 人们聚集在一起进行娱乐活动。 正月十六日,人们一大早起床,往别人脸上抹锅灰,以为这是吉祥的表现。

农历2月2日:以为是龙抬头的日子,停止生产劳动,特别是狩猎。 这一天不动斧头等有刃的工具。

清明节:鄂温克语叫“汉西”,这一天主要供奉死去的先人,准备菜肴、酒、乳肉食物,扔进墓地,用金银箔纸烧了元宝和日、月。 据说死者的灵魂将在这一天返乡。 节日是给死去的老人吃,穿,发财。

这是美国肯尼河流域、陈巴尔虎旗莫日格勒河鄂温克人的节日,每年5月下旬吉日举行,首先给小羊剪耳记,给3岁的马剪毛、剪尾巴,给牛马打上烙印等。 然后聚会愉快,为庆祝畜牧业生产丰收载歌载舞。

瑟宾节:“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喜悦与祥和”,每年6月18日举行。 瑕宾节是鄂温克族以前流传下来的节目。 在节日里,一般表演舞蹈,还会有赛马、摔跤、大力士、拔河、跳棋等比赛。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细说黑龙江各少数民族趣味节日”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