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7字,读完约4分钟

即使经过明官窑釉色如玉的陶瓷鼎盛时期,在四川雅安的莒经县内仍能找到原始土陶时代的砂器工作室。 工作场所制沙时扬起的烟云与雅安“三雅”之一的雅雨交融,酝酿出荏经八景中独特的“古城烟云”景观。

你没必要知道严道古城的前世。 只知道这里曾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年比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任何一个竖纹铜人都要长。 严道古城遗址旁边,莒经县古城坪的路上有一条金属光泽的砂器街,每个家庭门口都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龙纹砂锅,而且几乎兽面锅盖完好,有春秋时代青铜器的遗风,阳光下看起来像宝剑一样银光灿烂。 轻轻一敲,果然也有厚重的金属质感。

“到四川荥经 欣赏砂器上的浓墨重彩”

朱庆平是出生长大的荏经人,与砂器打交道已近30年。 朱氏砂器在古城坪传到了八代,朱庆平也接触了故乡的粘土近30年,手背上渗出了土的敦厚感。 “宜兴紫砂成了文人雅士追逐的文玩,邢经黑砂也是砂器,但很少有人知道。 其实黑色有黑色的味道。 黑砂器的制作和烧制接近纯天然。 我看过。 ”。

“到四川荥经 欣赏砂器上的浓墨重彩”

荏经砂器祖上走的是“下里巴人”路线,主力产品大多局限于药盆、蜂窝煤炉、砂锅,兰草盆已经是稀缺品,成本三四十元,买主也多为十里八乡的本地人。 进入砂器店后面的露天作坊,眼前四面八方堆满了圆圆的砂锅和药罐,晾晒着车间中间广阔的地面,晾晒着已经做好布料的半成品,窑里的砂器呈墨黑色,工作人员告诉我,沙器

“到四川荥经 欣赏砂器上的浓墨重彩”

朱庆平说,荥经位于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古代从南到北的商队喜欢用荥经产的砂锅炖肉吃,汤生肉腐烂,水分难以蒸发。 雅安最具特色的“砂锅雅鱼”,只有将最适合水土的当地砂锅料理搭配在一起,味道才能最好。 黑砂器的原料取自严道古城附近的黄白色粘土,在当地被称为“白善泥”。

“到四川荥经 欣赏砂器上的浓墨重彩”

这泥粘性很强,在工作室现场可以看到工匠成型的砂锅外壁上贴着浮雕游龙。 游龙不需要从模具里取出,只需要轻轻涂在砂锅上稍微旋转一下就能贴紧,过程极其顺利。 “白善泥”变成黑色是因为在揉泥的过程中按比例加入了煤灰,这有油黑的光泽。

“到四川荥经 欣赏砂器上的浓墨重彩”

“土与火”真正的艺术魅力是进窑与出窑之间的功力。 荏经砂器的烧制几乎保存了石器时代最古老的大地气息,与直径2米的馒头窑和釉坑相邻而建,其实是挖土挖洞,窑工每天早上4、5点开始点燃壁炉,然后在一楼架上砂器3、1窑, 有兴趣的是,馒头窑的窑盖还连着一个大秤,秤的另一端系着石臼,合盖开盖的过程就像买菜一样称重,一瞬的火舌,还常常能惊动第一次来的游客。

“到四川荥经 欣赏砂器上的浓墨重彩”

头戴斗笠帽,披着布复盖的窑业,打扮得很像渔夫。 开窑时,窑工拿着一把长长的火钳,把整体红红透亮的砂器从馒头窑里伸出,然后马上转移到旁边的釉坑里,将木屑放入完成上釉过程。 窑匠的打扮当然不帅,是为了能承受1200度以上的高温。

“到四川荥经 欣赏砂器上的浓墨重彩”

在朱氏砂器的店里,我花了70元买了一个纯粹手工做面团的黑砂小碗。 那个搪瓷表面星星点点地闪耀着。 回头看到刻有碑文的梯形小壶,有宜兴紫砂壶的气质。 朱庆平说,荏经砂器加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后,自己也想办法制造出高品位的文玩砂器,从大小1.4米的青龙砂缸到核桃般大小的精致茶杯,黑砂器也经历了从古拙到高雅的造型革命。

“到四川荥经 欣赏砂器上的浓墨重彩”

技全攻略

从成都到荏经,从g93到g5高速直达大约180公里,2个小时就可以到达。 成都石羊场站也有到荏经的巴士。

荏经砂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后,当地政府建设了砂器主题的旅游步行街,位于六合乡古城村,离县城非常近。

在朱氏砂器、博览苑等砂器精品店里,可以买到纯粹手工制作的精品茶杯、茶壶、熏香器。 这些高级黑砂器的表面没有以前流传下来的砂器那样的颗粒感,手感更细腻,当然还有“清风雅雨”壶、古钱币壶等,价格在2000~3000元,更贵。

“到四川荥经 欣赏砂器上的浓墨重彩”

即使对古董文玩等收藏不感兴趣,也不想带大砂锅回去,建议花50~100元买个煎中药的药瓶回去,用砂器煎中药。 不用担心药物的性质。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到四川荥经 欣赏砂器上的浓墨重彩”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6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