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8字,读完约4分钟

为了建设一个生态武汉,我们需要从保护耕地、河流和湖泊开始,以“减轻自然负担”和疗养。1月2日,武汉市发布了《耕地、河湖修复实施方案(2016-2030)》,提出到2020年,全市耕地、河湖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和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城市的耕地、河流和湖泊的利用和保护将进入良性循环。

武汉市发改委农业经济司司长表示,实施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尊重自然,充分保护自然。通过最严格的控制,减少了人为干扰,增强了耕地、河流和湖泊的自然循环恢复能力。

纵观我国农业的发展,我们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石油农业的过程,现在我们正在加速向生态农业的转变。

石油农业具有高投入和高产出。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生态失衡问题突出。该规划提出,武汉市将重点抓好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三大行动,力争在2-3年内实现秸秆还田率达到60%。同时,做好田间改良、土壤改良、排灌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改造、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农田输配电设施配套建设、农业科技服务、后续管理和保护强化等八项工作,实现农田土壤环境安全的基本保障。

武汉公布耕地、河湖整治规划

市发改委农业经济司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将在退耕还林还草地区有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禁止在重污染农田种植食用农产品,鼓励种植种苗和花卉。

在蔬菜种植区,水旱轮作将每三年进行一次。在水稻种植区,提倡粮绿(肥)轮作、粮豆轮作、粮油轮作和粮饲轮作,实行“用养结合”。根据规划,到2030年,武汉市耕地平均有机质含量将比2020年提高0.5个等级,耕地高效利用、质量稳定、环境安全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武汉是一个“百湖之城”,水域面积2117.6平方公里,有166个湖泊列入保护目录。它的水域面积和湖泊数量在全国所有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一。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武汉各区主要湖泊、港口和运河的污水截排和处理将全部完成。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新城区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超过三类水体比例,稳定在100%。水环境预警监测体系初步建立,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河湖资源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水环境质量将明显改善,逐步形成武汉“一江一绿一湖一珠”、“两江四片七水一百湖”的水系-生态-经济复合格局。

武汉公布耕地、河湖整治规划

据说“一条河,一条绿色走廊,一个湖,一颗玉珠”意味着通过最严格的河湖污染防治,每一条经过调理的河流都将变成绿色生态走廊,每一个修复后的湖泊都将变成镶嵌在整个武汉的碧玉。通过加强长江两岸污染源控制,综合运用河湖疏浚、水系连接、生态调度等措施,实施盘龙湖生态水网建设、金银湖水系连接工程、大东湖水网建设工程、汉阳六湖连接工程,实现对境内河湖水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

武汉公布耕地、河湖整治规划

武汉将为河流和湖泊的污染控制划定一条红线,包括坚决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进行人工养殖,禁止船只在水源保护区停靠。同时,根据“一河(一湖)政策”的控制要求,中心城市的湖泊将被完全切断。对于水质较差的湖泊,将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生态水网建设等方法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为确保各项管理和保护措施的准确实施,武汉将充分调动市场、社会和政府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参与耕地、河湖保护的格局。《规划》提出,武汉的区级行政区域应以每条红线为约束,以水生态之间的保护红线空为区域内发展的底线空。与此同时,实施“五大湖区”战略,严格限制建设项目占用河湖水域和自然海岸线,加强水产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保护区管理,全市4个水产种质保护区全面禁渔。

武汉公布耕地、河湖整治规划

同时,武汉市各区要把耕地、河流、湖泊的整治作为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武汉将建设“全要素监测、全过程管理、全风险防控”的耕地、河流、湖泊环境监测预警平台。定期监测资源保护和恢复进程,对重大污染事件和热点敏感地区进行预警,实行生态环境破坏终身问责制度。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武汉公布耕地、河湖整治规划

地址:http://www.i0dm.com/whzxxw/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