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71字,读完约2分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6月28日,教育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校科技创新促进农村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介绍相关工作。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超子介绍了高校在深入开展扶贫服务、帮助实现农村振兴优先任务方面取得的进展。

雷超子说,以精确扶贫为重点,高校已经深入全国贫困地区设立了工作站。通过“工业技术+示范推广+人才+农民”等多种扶贫模式,专家走向农民,技术走向农田,产品走向市场,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效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巩固扶贫成果。

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充分利用菊花、水稻、红蒜等科技成果的积累,成立农民生产联盟,推广红蒜1万亩、锌硒稻2万亩、蔬菜5万亩、蓝莓产业发展8万亩,通过两年定点帮扶,实现了贵州省麻江县脱贫“脱帽”的目标。中国农业大学李晓云教授通过“晓云扶贫中心”的创新实践,探索了以复合产业为核心的深度贫困综合治理模式;张福锁教授开创了科技与农民深度对接、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小医院”新模式;天津大学选派的第一任村支书宋鹏在甘肃省陇南市工作了三年,帮助该村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培养了一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在2017年和2018年,这三个人获得了国家扶贫创新奖。

教育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高校力量”

雷超子说,实现消除贫困目标的攻坚战是农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巩固和促进扶贫。教育部将支持高校组建专家学者团队、科技服务团队、博士服务团队等。深入贫困地区,动员企业、校友等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建设新产业,完善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开发新业态,展示高校在扶贫和农村振兴中的“实力”。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教育部: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高校力量”

地址:http://www.i0dm.com/whzxxw/9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