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4字,读完约3分钟

淮安清初出了吴承恩,吴亦凡写西游记。 今天,停在淮安景区门口的三轮摩的车身广告尽是鲜艳的西游记剧照。

到达吴承恩故居之前,先过马路,在街口立起气势磅礴的石牌楼,过马路,中间立着四根石柱,有对联双脚:东土西天降妖万方传颂孙大圣,楚述异志怪载孙大圣, 这是对吴承恩和西游记的赞颂,另一个付出是,老房子流经胜迹萧湖长淮邗沟的水,故居迎来芳邻枚亭梁祠钩鱼台。 据说在名胜和古迹上点了张数乘方和粱红玉等从这里出来的名人。

“寻访吴承恩故居 游淮安河下古镇”

参观旧居,买一张40元的入场券,有老房子、院子,还衍生出多部西游记电视等相关的东西。

二、河下故镇。

河下古镇,在吴承恩故居附近,出了故居景点往右,过小桥,向西走,就能看到“湖口街”,南北走向,铺着1米左右的石板。 我从横町插入,从北向南走在古老的城市,在路上问:“从这里走能通向运河吗?” 回答说:“是的,干隆帝从这里下水了。”

“寻访吴承恩故居 游淮安河下古镇”

我们继续前进,石板铺在路的中央,街道宽3~4米,两侧的房子或一楼或二楼,青水砖墙,新房子很多。 街道很安静,两个煤炉放在街上,居民在生火。 两个老人的门相对而坐,看到两只小狗在玩,旁观的还有一只猫。 看看理发店,经过纸莎店,经过“吴鞠通中医馆”,两扇门都关着。 偶尔自行车麟托车经过,引起了骚动。 街道稍微弯一点,或者靠左,优先走近公里,终于看到石阶,爬上去,是堤坝,堤外是安静的运河。 街道,地形明显低,街道面运河和水相平,从那年开始的河下町名,和这个有关系吗?

“寻访吴承恩故居 游淮安河下古镇”

将近五点,太阳西沉,泛着圆圆的淡淡的红色,溅在运河对岸的树梢上,运河不宽,东西走向,河水静静流淌,看不到任何气势。 水是土黄色的,两岸杂草丛生,远处桥跨在河面上,鸭群游荡,激起河水泛起涟漪。

运河边上,古老街道的右手边有亭子和一排连廊,十几个老人坐在亭子里聊天。 北边,也就是古老的街道西边,大工地,是一座有点规模的寺院,大门向着运河,不知道是新建还是翻新。

河下是苏北名镇,因运河而兴起,因运河而衰退。 明清两代有67名进士,123人举人,因此被称为进士之乡。 除名人外,吴承恩还有南宋抗金老板娘梁红玉,汉代名将汉信,汉代祖上数载,造船业发达,盐运繁忙,中医药闻名,清代康熙干隆相继在川下巡游,城镇荣耀数不胜数。

“寻访吴承恩故居 游淮安河下古镇”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四大工程之一,前三位是长城、都江堰和灵渠。 公元前486年,吴王开邗沟,从扬州到淮安挖人工河,连接京杭大运河,通向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信息表现了中国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 运河和我不熟,所以我出生在京杭大运河边上。 20世纪60年代,我们在运河里游泳,爬上轮船跳水。 今天,我有幸去了苏北,在当地看到了这条苏北运河。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国力强盛就开河疏导河道,水运运河运输繁忙。 国力衰退后运河运输衰退,到清末,河道堵塞,清政府无心也疏离,运河运输功能逐渐被废除,随着近代铁路公路和航空空运输的发达,京杭大运河退出了历史舞台,运河所属的河下镇也成了古董。

“寻访吴承恩故居 游淮安河下古镇”

(文案来源于青岛新闻网博客我是勋爵狂的博客)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寻访吴承恩故居 游淮安河下古镇”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