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64字,读完约7分钟

(青岛新闻网博客/何玉新)著名画家、中央美院教授吕胜中日前在微博上这样写道。 “前几天,赶车宋庄,在达赖庄村二手货商人杂乱的仓库里,可以看到近200多种天津杨柳青民国1919年前老板的木版年画墨线版印刷品,从画社仓库流出,残留得很好,线条清晰,纸色黄斑漂亮, 不忍心再次溜走,必须讨价还价三次! ”从他急切的心情中可以窥见杨柳青年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越来越多的图集正在被鉴赏着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杨柳青年画是天津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9月28日至30日,“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节”将在杨柳青町举行,让我们再次关注渐渐远离这个时代的民间艺术精品。

杨柳青年画是“杨柳青板年画”的全称,是木版印的颜料,与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被称为“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出生于明代崇祯年间,在清雍、干至光绪初期达到鼎盛时期。 当时杨柳青镇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达2000种,各500张,共计100万张。 杨柳青年画在清代出现了以表现历史故事为主的齐家和以表现小说戏曲为主的戴家两大派,清末年间出现了集二者之长的霍家,在这里杨柳青年画三大派形成了鼎势。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立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制作杨柳青年画,用木版雕刻画面线纹,用墨印刷,单色版重叠两三次后,用彩笔填写。 既有版画的冲击力,手绘色彩鲜艳,又富有民间艺术的韵味,富有中国风格。 杨柳青年画与北方其他地区的年画不同,整体上是北方体系,但由于位于北京旁边,所以向王室和贵族发送年画。 因为离天津很近,所以那幅年画很细,半画半画,半画半画,接近国画。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杨柳青年画有人形类、仕女类、民俗类、戏曲类、神像类5种。 杨柳青年画创造的“连年雄辩”形象,已成为中国自古流传的文化符号之一。 现在,根据年画形象雕刻的抱着鲤鱼的人偶,站在杨柳青镇石家大院前的运河旁,象征着吉祥美好的生活。 “缸鱼”也是杨柳青年画的一种,当地民俗过年时将“缸鱼”的年画贴在自家水槽上方的墙上,所画的鱼映在水槽中。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清末洋务运动兴起,民众思想开始启蒙,西方科学民主的新鲜事物也相继载入年画,如《飞艇图》、《新刻天津紫竹林自行车图》、《戏子等科》、《国际桥》、《天津地道火车》等都是当时流行的年画 特别是彩色的“天津图”,清晰地描绘了19世纪末天津的城市面貌、街区布局、要地分布,足以表明当时天津在中国城市的领导地位。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100年来,杨柳青年画供给了北方无年画产地的多个省份,包括新疆、内蒙和东北各省,影响覆盖了大半个中国,而且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也被外国人带到了西方,影响了全球。

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在《1907年中国纪行》中写了杨柳青年画。 “我不知道世界上哪个民族能像中国人民一样用如此朴素、朴实的画充分地表现自己。 这里描绘了他们多彩的生活、魔法的世界,有传说、寓言、神话。 有道德教育、针刺时事的漫画、桃符、谜;也有张灯结彩、披着红色和绿色的年画。 ”。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阿克谢夫对中国年画的有趣之处,来源于俄罗斯植物学家科马洛夫。 科马洛夫于1896年和1897年两次在中国东北采集植物。 他对中国人民的生活风俗产生了丰富的趣味性,被充满生活情趣的年画所吸引。 当时东北各地出售的年画大多来自杨柳青,科马洛夫收藏的300幅年画大部分来自天津人的手笔。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年后,科马洛夫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地理学会举办了展览,展示了来自中国的民间艺术品。 阿克谢夫被迷住了,决心解读中国年画深奥神秘的文化内涵。 1906年秋天他抵达北京,马上着手收集中国民间木版年画。 改年,他结识了法国汉学家沙畅,于1907年5月30日乘火车从北京抵达天津。 他们在旧水龙头站下车,租船沿大运河南下,第一站是柳古镇杨柳青。 阿克谢夫买了几千张年画,但是当时的木版年画极其便宜,一张不过两三分钱。 这些年画由阿列克谢带回了俄罗斯,现在大部分都留在了俄罗斯的冬宫博物馆。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1959年,杨柳青画店合并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胶印对外称为“德裕公画庄”,木版水印画对外称为“荣宝斋”。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郭钧的主持下,创作了反映现实生活、形式的新奇杨柳青年画。 突出的作品有张鸾的《五子爱清洁》和《三打白骨精》、张锡武的《淀上渔歌》、邵文锦的《春风十里桃花香》、沈大慈的《棉花娘》。 邵文锦创作的《山鹊山鹊别所哭泣》成为现代杨柳青年画的代表作之一,永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文化大革命”期间,画店改名为“天津东方红画店”。 这个时期,杨柳青年画变成了胶版印刷,但从以前流传下来的技术濒临灭绝。 直到1974年,“天津杨柳青画店”的名称恢复,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召集美术专家在杨柳青画店设立创作编辑室。 一方面组织年画的编辑出版事业,另一方面继续制作反映实生苗的新杨柳青年画。 创作者先后到陕西省县学习农民画,到东北地区和天津郊县体验生活。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在杨柳青画社创作室工作的钟进平说:“历史上杨柳青年画的各画庄每年都发表新稿,互不模仿。 各家以丰富的品种、不同的风格、优美的制作走自己的路,以实力赢得市场。 我看过的历代杨柳青年画有2500多种,主题素材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戏剧、木偶、美女、节俗季节等。 类型多样,有中堂、门画、斗方、窗户画等。 风格不同,有粗活、细活、木版印刷、木版印刷、彩画等。 过了春节,在家里贴上年画,马上就会充满年气、喜气、吉祥之气。 ”。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说到杨柳青年画,不得不说一个身体。 那是著名作家、民间文化的监护人冯骥才。 他写了《南乡文化记》。 南乡有36个村子,这36个村子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被染色,家家户户都经常变成丹青”。 那个地区基本上是口传心教,婆婆带着媳妇,一家人在炕上画年画,当时有100多家画店。 他曾经带过一个小组,在36个村子里查了一次,发现了4个艺人,82岁的姓杨的艺人,早就没画了,每年拿出老版,刷200张,给邻居,就是为了上瘾。 80岁的老艺人从2000年开始就不做了,也没有传人。 67岁的艺人现在住在洋馆。 他手绘的五大仙画得很好,但现在重新画了国画。 最后是画汽缸鱼的,叫王学勤,基本上是杨柳青镇农耕形态的民间年画。 至今杨柳青镇只有霍家一家是真正的传承艺人。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霍庆有杨柳青年画世家的第六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利用近30年的时间研究钩子、刻板印象、画笔画装裱等古老的技术,掌握了杨柳青年画的全套技术,现在掌握了钩子、刻、印、画、装裱技法 目前,“玉成号”画庄已经建成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2007年6月5日,据国家文化部介绍,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和王文达是杨柳青年画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传承人,被列入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传承人名单。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冯骥才说,中国没有包括剪纸、皮影在内的民间艺术,如年画一样全面反映了农耕时代人的生活理想,不仅包括生活,还包括宗教、民间崇拜。 年画对中国的年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新年可视化、没有电视的时代,年画基本上就是墙上的电视。 在中国年俗的艺术品和文化中,年画应该是第一位的。

“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画这种艺术形式正在被年轻人心中高科技、现代化、迷幻的多媒体所代替,但作为纯手的民间文化遗产,年画也成为了更为珍贵的艺术。 珍惜年画、继承、留给子孙后代,会成为更宝贵的财富。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杨柳青年画 一个世纪的兴衰与传承”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