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7字,读完约3分钟

武汉人喝的第一杯自来水

武汉是在水里兴起的,大家喝水都去河边选。 1909年,水塔建成,让武汉人喝第一口自来水。 当时的中国,只有上海、广州、天津在武汉率先享受着这一工业进步的成果。

宗水厂建成初期,日供水27000吨,经由水塔碾压居民区,供水范围位于歆生路(现江汉路)以南、后城道路(现中山道)以东、碌口以北4.3平方公里的地带。 对当时的汉口居民数量来说,这样的水量就足够了。

只是,当时自来水还没有全部通向,只延伸到了后门。 居民要喝水,就要去共用自来水厂买“欢喜”(用来付款的竹杠),然后打水,每家每户都要扛着各个水缸。

每天早上,在老汉口的背面动手,就被打水工的木屐鞋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吵醒。 水桶里晃晃荡荡的小镇水牌、潮湿的青石板胡同、打水的工人们喊叫的汉口、把水抬到楼梯上时木制的梯子声……这些,都成为古老武汉人心中留下的记忆。

“汉口水塔 武汉人喝上的第一口自来水”

水塔社区75岁的周父告诉记者,父亲在自来水开通之初,汉口人不知道,担心水有毒喝。 于是,企业老板宋炜臣亲自来到汉正街,当众打开水龙头,咕咚咕咚地喝了自来水,民众才解除了忧虑,慢慢地接受了这个新东西。

自来水建成后,担水的距离减少了好几个,打水工的劳动强度也大幅下降。 周父记得,上世纪50年代,一荷水约5美分。 为了方便支付,一家一户领取工资,就会买一个月的“欢喜”。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五六十年。 之后,随着城市的改造,汉口的人口急剧增加,水塔的碾压供水逐渐不能满足需要。

“汉口水塔 武汉人喝上的第一口自来水”

1970年,水塔停止采用,终于解除了历史重任,开始了漫长的退休生活。

武汉最早的消防警报大楼

作为那一年三町的“地标”建筑,水塔还承担着火灾警报的功能。

塔顶上设有一座大铜钟,重约1吨。 塔日夜派人轮流巡逻,高度监控整个汉口地区的火势。 如果发生火灾,塔顶白天挂红旗,晚上挂红灯,敲钟,约定以钟声数量告知火灾区域,声音越多,火灾地点离水塔越远。

汉口曾因火灾困过。 当时江边的房屋多为棚户区,稍不小心到了火星,风助火,没有消防设施和专业的灭火队伍,往往容易形成火与营地相连的情况,其火灾规模和受灾户数,震惊了现代人。

潘灌元老师告诉记者,当时的灭火全靠人工。 火灾发生后,周边居民区的民间消防队全员上阵,给涂油的笼子背上浇水,用钩子直接拽小屋。 这种土法的作用非常有限。 据他考证,汉口发生过三次大火灾,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两次。 其中,1951年5月26日下午3点半,汉昌街有人烧茶,家中10岁儿童添加木炭时点燃小屋中的芦席,火焰一齐蔓延至火海,烧毁包括民权、汉长街在内的33条街道,破坏房屋2900余栋。

“汉口水塔 武汉人喝上的第一口自来水”

在这种情况下,水塔可以说是武汉近代第一座消防建筑。 资料显示,1964年,水塔消防展望员戴海发被公安部授予“消防展望名人”称号,是中国消防史上唯一获得此殊荣的人。

随后,随着建筑物逐渐“变高”,城市消防开始采用水泵放水和消防车后,供水塔的消防报警功能也完全停止。 之后,警报用的大钟也不知道结束。

1998年,武汉市政府将水塔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之后,作为汉口近代建筑群,水塔被列为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去年年底,武汉市水务集团宣布,将水塔建成水文化博物馆,展示武汉市自来水的快速发展历程,免费开放供市民参观。

“汉口水塔 武汉人喝上的第一口自来水”

这样,水塔作为帧存储器被固定下来,永远地保留在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中。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汉口水塔 武汉人喝上的第一口自来水”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