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97字,读完约2分钟

在虎山以南的鸭绿江和爱河的十字路口,古城遗迹和虎山相距甚远。 向丹东开口的古城,九连城。

关于九连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那时的九连城是燕国以东的军事要塞。 南北朝时高句丽夺回辽东地区,加筑九连城,被称为辱夷城,城内居住着北方各少数民族和高句丽人。 干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让薛仁贵、李绩等大将东征,与高句丽在这座城堡浴血奋战……

“硝烟虎山:东北大门上的边境风云(3)”

高句丽灭亡后,辽东紧张的边境局势缓和,两国之间行走的商人开始增多,九连城逐渐成为朝鲜方面和“互市”的地方。 到了金代,九连城开始建设行政,设有婆娑府路,九连城也改名为婆娑城。 元朝以后,由于九连城和朝鲜之间的商业往来越来越频繁,朝廷中设立了婆娑府,在此期间,“互市”的规模越来越大,除了有边境的民间互市外,还有马市、羊市、牛市等,婆娑城也是高丽使节的大部分(现在的北京市,

“硝烟虎山:东北大门上的边境风云(3)”

到了明朝,虎山之兵来了依然不能阻碍互市的繁荣。 可以说此时的九连城充满了驿站,外邦使节频繁出现在街头。 鸭绿江码头上,各种大小的船舶满载货物往来。 视察过的都御史王之浩看到这一景象后感叹道:“对岸的鸟分异域,隔江人语共戴天。”

“硝烟虎山:东北大门上的边境风云(3)”

这种兴盛的状况持续到清朝初年。 顺崇德3年(公元1638年),九连城被列入“柳条边”禁区,原本繁华的九连城沉寂下来,成为荒无人烟的地方,但直到200多年后的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清朝政府宣布了东部地带所有的“开禁” 史料记载,当时的九连城有一家中国商号。 清代的博明在《凤城琐录》中,描写了这样的盛景。 “春秋仲月望之后,朝鲜役牛品济,陈役江干,防兵役台夫布七千五百十四段……海菜万五千八百斤,海参二千二百斤,大小纸十万八千张……”

来源:武汉新闻信息网

标题:“硝烟虎山:东北大门上的边境风云(3)”

地址:http://www.i0dm.com/武汉旅游/16184.html